图书馆开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公益讲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出的思想精华,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进程中,广泛吸收、运用古代典籍中的智慧结晶。积极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重要讲话、谈话、演讲、文章、书信、批示、贺信中,常常引用经典名句,为我们积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树立了榜样。《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中宣部委托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所选典籍贯通古今,流芳百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典籍里的中国智慧--《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阅读推广展”,旨在通过解读典籍名句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核,引领公众走近名著,阅读经典,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力量。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典籍,采取导读、原典、注释、点评相结合的编纂体例,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古代典籍普及读本。所选典籍贯通古今,流芳百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其中 10种首批图书荣获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和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一至五批(40 种)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激活经典·熔古铸今·立足学术·面向大众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一说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分类系事,篇幅短小,是我国笔记小说的典范之作,是对中国文学乃至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一部古典著作。以其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分门别类记录了魏晋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名士风流,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两百多年的政治斗争、学术思想和社会风尚,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流
主讲人:王能宪
王能宪,1954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百部经典》编纂委员会成员。主要学术领域: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理论。相关研究成果:《世说新语研究》《含咀编》《魏叔子文集》(点校)等。

结语
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阅读经典,可以使我们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亦可以使我们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习近平总书记对古代经典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既能帮助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典籍中蕴含的修身、处世和治国精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此次展览能够拉近古籍文献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启发读者从传世经典中汲取智慧结晶,引领阅读风尚,共建书香社会。

0